牙位表示法的分述1、FDI牙位表示法:又称数字标记法,为世界通用。恒牙是继乳牙脱落后的第二副牙列,若因疾患或意外损伤而致脱落后无牙替代。恒牙共有32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8颗,分别为2颗切牙,1颗尖牙,2颗双尖牙和3颗磨牙。多于正常数的称为“多生牙”;少于正常数的称为“缺额牙”。多生牙多发生于中切牙区,有的则埋伏于颌骨内;缺额牙常见于上颌侧切牙和下颌第二前磨牙,一般是对称性发生。
牙位表示法的分述
1、FDI牙位表示法:又称数字标记法,为世界通用。每颗牙用2个阿拉伯数字记录。
2、部位记录法:又称Palmer牙位表示法,用象限符号和一个阿拉伯数字记录。
3、通用记录法(Universal numbering system):牙医学中的通用记录法是一种牙位表示法,以右上颌-左上颌-左下颌-右下颌的顺序编号,恒牙1-32,乳牙1d-20d或者字母A-T。
扩展资料:
概念介绍:
牙位表示法是牙医学中给每颗人类牙齿编号表示的方法。用十字符号将上下牙列分为上下左右四个区,右上区又称为A区,左上区又称为B区,右下区又称为C区,左下区又称为D区。
将各牙按照其在牙列由前向后的顺序,用数字顺序表示,恒牙用阿拉伯数字1—8,乳牙用罗马数字I—V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牙位表示法
各个牙齿的位置和名字都叫什么?有图最好谢谢啦
1、切牙:位于口腔前部,上、下、左、右共有s个。
2、尖牙:位于近口角处,上、下、左、右共有4个,支撑口唇使之丰满。
3、双尖牙:位于尖牙之后,又称前磨牙。
4、磨牙:位于双尖牙之后,上、下、左、右共12个。
每一个牙齿可分为三部分,暴露在口腔中,表面有牙釉质覆盖的部分被称为牙冠,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被牙龈和牙槽骨包绕,表面有牙骨质覆盖的部分是牙根,是牙体的支持部分;冠和根之间的连接处叫牙颈。
扩展资料
的一生中总共有两副牙列,第一副牙列被称为乳牙列,是由20颗乳牙排列而成。从出生6-8个月左右开始萌出第一颗乳牙,到2岁半左右20颗乳牙全部长齐,上下颌的左右侧各5颗,分别为2颗乳切牙,1颗乳尖牙和2颗乳磨牙。自6—7岁至12~13岁,乳牙逐渐脱落而被恒牙所替代。
根据外形乳牙可分为乳切牙、乳尖牙和乳磨牙,乳牙牙冠的颜色比恒牙白,硬度比恒牙低,体积比同名恒牙小,但外形高点突出,牙冠和牙根的界限明显。
恒牙是继乳牙脱落后的第二副牙列,若因疾患或意外损伤而致脱落后无牙替代。恒牙共有32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8颗,分别为2颗切牙,1颗尖牙,2颗双尖牙和3颗磨牙。由于近代人第三磨牙有退化趋势,故一般人恒牙数在28-32颗之间。
参考资料:
人到底有几颗牙齿?
正常情况下,在乳牙列的时候,口腔中应该有20颗牙齿,分别为:4颗乳中切牙,4颗乳侧切牙,4颗乳尖牙和8颗乳磨牙;而在恒牙列的时候,口腔中的牙齿数目应该是28~32颗牙齿,分别为:4颗中切牙,4颗侧切牙,4颗尖牙,8颗双尖牙以及8~12颗磨牙。这些同名牙齿都对称性地分布于上、下颌骨的两侧。由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生存环境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使得颌骨缩短、第三恒磨牙(即智齿)全部或部分退化,在口腔中出现的数目是1~4颗,因而使牙齿的总数为28~32颗。
多于或少于这个数目范围的都属于异常情况,常常是由于牙胚发育异常造成的。多于正常数的称为“多生牙”;少于正常数的称为“缺额牙”。多生牙多发生于中切牙区,有的则埋伏于颌骨内;缺额牙常见于上颌侧切牙和下颌第二前磨牙,一般是对称性发生。
所以,在人的一生中一共有48~52颗牙齿,其中20颗为乳牙,28~32颗为恒牙。乳牙在口腔中存在的时间为五六年至十年左右,而恒牙在口腔中存在的时间则较长,自萌出后就终生使用。乳牙脱落后,取而代之的是恒牙。当恒牙由于种种原因而脱落时,就没有可替换的牙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