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牙齿矫正

个税计算器2020税率表公式(求大神给一个2020年工资个税计算函数公式)

时间:2024-03-29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牙齿矫正 文档下载

每月算一次缴一次,不同的是算法由根据单月数据算,修改为按累计数据计算。子女教育: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注2: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依照本表按月换算后计算应纳税额。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求大神给一个2020年工资个税计算函数公式

在新个税制度下,个税算法和之前不同。以前是每月单独计算个税,而2019年起采用每月预扣预缴、次年统算多退少补的计算方法。每月算一次缴一次,不同的是算法由根据单月数据算,修改为按累计数据计算。具体公式为:

本月应扣缴税额 = (本月累计应扣预缴纳税所得额 * 预扣税率 - 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 - 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本月累计应扣预缴纳税所得额 = 累计收入 - 累计免税收入 - 累计减除费用 - 累计专项扣除 - 累计专项附加扣除 - 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其中:累计减除费用=5000*月份数。

扩展资料:

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免征额)-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子女教育: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继续教育: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个人所得税

个税2020税率表速算表

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1.综合所得年度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表(适用于年度计算):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年度综合所得,适用于2019年及以后取得的综合所得)
      (注1: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
      注2: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依照本表按月换算后计算应纳税额。)
      年度计算个人所得税: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年度收入额-准予扣除额
      准予扣除额=基本扣除费用60000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2.综合所得月度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表(适用于月度计算):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月度综合所得,适用于2019年及以后取得的综合所得)
      (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201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期间计算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
二、经营所得适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适用于2018年10月以后取得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注: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计算个人所得税: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年应税收入额-准予税前扣除金额
三、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应当按次或者按月预扣预缴税款。
      (一)超过4000:
      1.劳务报酬所得 =收入*(1-20%)
      2.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收入*(1-20%)
      2.稿酬所得=收入*70%*(1-20%)
      (二)未超4000:
      1.劳务报酬所得 =收入-800元
      2.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收入-800元
      2.稿酬所得=收入*70%-800元
      劳务报酬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
      (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适用)
      居民个人办理年度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时,应当依法计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收入额,并入年度综合所得计算应纳税款,税款多退少补。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20%
四、特定所得的基本计算
      1、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收入额×20%
      2、财产租赁所得
      按照每次租赁收入的大小,区别情况计算:
      1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收入-费用800元)×20%
      2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收入×(1-20%)×20%
      3、财产转让所得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转让财产的收入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20%
      4、偶然所得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收入额×20%
      注意:如果另行给予优惠税率或者减半征收的,则按优惠税率或者减半计算。

个人所得税计算表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工资-三险一金-免征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1、工资:即初始收入(合同上所写的收入)
  2、三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属于五险一金的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不算在这里)
  3、起征点:自2011年起,起征点由2000元上调至3500元
  4、税率:由3%上涨到45%,有7个等级,分别与7个不同区间的应纳税额对应
  5、速算扣除数:由0上涨到13505,也有7个等级,与不同税率相对应:
 




  举例:
  假设月工资为6000元,三险一金标准是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1%、住房公积金8%。
  那么:
  应纳税额=6000 - 6000 x (8% + 2% + 1% + 8%) - 3500 = 1360(元)
  查上表可知,与1360元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3%和0,因此:
  个税=1360 x 3% - 0 = 40.8(元)
  也就是说,在月工资6000元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40.8元。虽然最后实际到手只有4000多元,但至少现在知道了,“少了的钱”几乎都用来缴纳五险一金了,只有极少一部分用来缴纳个税而已。